寒露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是一年中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此时昼夜温差变大,天气正式从炎热向凉爽过渡,标志着秋意渐浓、秋气日深。
进入寒露时节,尽管万物逐渐萧瑟,但秋蟹美、菊花黄、柿子熟、枫叶红,别样的美景美味让人们得以享有秋日丰收的喜悦。
寒露时节大闸蟹最肥美。作为大闸蟹主产区的江苏苏州、泰州、盐城等地,有“寒露吃蟹正当时”的说法。在小桥流水的苏州,人们吃蟹讲究“清蒸”,搭配姜丝陈醋以解蟹的寒性,还会用蟹肉、蟹黄做蟹粉豆腐、蟹粉小笼包等,将“秋味”融入日常饮食。
最令人欲罢不能的,是一碗苏式秃黄油面——大闸蟹拆出蟹黄、蟹膏,用荤油、姜末等炒得色泽金黄做浇头,拌进大瓷碗里的面条中,让一众老饕感慨真是“神仙滋味”。
苏州阳澄湖畔,秋风乍起时,大闸蟹开捕。
苏州市相城区的蟹农们,用船将捕捞的大闸蟹送到阳澄湖岸边。等待在这里的无人机,将刚起篓的大闸蟹快速转运到物流集中点,不到20分钟便能跑个来回。据预计,今年阳澄湖大闸蟹产量将超过1万吨,寒露之后大规模上市,约有6000吨大闸蟹将在近一个月时间里被端上天南海北的餐桌。
寒露来临,秋才更有其形味。寒露是菊花盛放的时节,民间有“寒露赏菊”的传统,部分地区还会饮菊酒,以清肝明目、祛秋燥。江苏苏州、无锡等产茶区,寒露前后会采摘最后一批秋茶,俗称“寒露茶”。人们认为,经过秋季低温滋养的寒露茶香气更醇厚、口感更温润,更能提神解乏。
在以丝绸闻名的苏州市吴江区震泽古镇,寒露时节人们将新鲜的毛豆去壳、焯水,烘至七分熟,制成熏豆。寒露的凉气起时,震泽人会招呼亲朋好友围坐一桌吃熏豆茶。抓一把油亮碧绿、外坚内软的熏豆,撒进滚烫的茶汤里,熏豆与芝麻、陈皮、绿茶的香味迅速交织在一起。就着香气边吃边聊,人们畅谈着水乡今秋的收成和未来的年景。
配资论坛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