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转自:池州日报
在平天湖畔的望华楼里,游客点一杯“飞咖”眺望湖景,便能享受惬意的时光。青阳屈原文化旅游区则玩出文化新花样,VR沉浸式剧场与“楚辞诗路”步道结合,让千年《楚辞》走出典籍,游客可与屈原跨时空交流;石台库山村的农耕文化节也不甘示弱,从单一活动升级为融合农事、非遗、农品的乡村文旅IP,满足游客深度体验需求……如今的池州,正通过多元业态创新与文化深度挖掘,让山水风光与人文底蕴碰撞出文旅发展的新“火花”。
数据是产业发展的最佳佐证。今年1-9月,我市预计共接待国内游客6300万人次,同比增长11.41%;国内游客花费735亿元,同比增长12.31%,亮眼成绩彰显文旅市场强劲活力。
产业规模持续壮大,支柱地位愈发稳固
8月26日,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咪咕数字传媒有限公司、池州现代报业出版发行有限公司、安徽九华山文旅康养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我市首部非遗传承题材微短剧《花裙彩面踏春芳》已正式开机并完成拍摄。目前,项目已进入后期制作阶段,计划于12月底前全网上线。
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为我市产业发展注入持久动能。我市深入实施“七个一”微短剧培育工程,启动“山水池州”文旅微短剧创作计划,将微短剧作为激活文旅资源的重要载体。同时,设立5万元创作基金,征集剧本54部,评选出获奖作品9部,认定拍摄取景地48个;《徽山侠侣》话题量突破8亿,新文旅电影《风起秋浦河》入围2025乡村振兴主题电影,山东鑫乐影业集团也已落户我市,持续为文旅传播加码。
从产业数据来看,池州文旅的支柱性作用愈发凸显。旅游产业领域,根据五经普数据统计,全市旅游及相关产业法人企业达3620户,实现营业收入139.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00户,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高达9.5%;文化产业领域,全市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1981户,营业收入49.2亿元,规上文化企业80户,规上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4.5%。按照“占GDP比重超5%即为主导产业”的标准,池州文旅产业综合贡献显著,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带动就业的核心力量。
产业优势的背后,是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与科学的顶层设计。我市拥有九华山、杏花村、升金湖、牯牛降等大小景点300余处,已建成A级旅游景区44家,其中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17家;同时,邀请国内顶尖团队编制“环九华山、池州主城区、沿秋浦河、环升金湖”四大片区旅游发展规划,出台文旅兴市“1+3”政策体系,组建市级文旅产业专班,整合市县两级文旅平台资源,为产业发展筑牢制度根基。
创新业态多点开花,产业活力持续激发
“ 快帮我们拍张照!”“九华天池的水真像一面镜子!”“十一”假日期间,九华天池景区的湖边栈桥上,游客们争相打卡秋日美景,欢声笑语不断;夜幕降临,山下的傩仙镇景区热闹依旧,大型实景剧《傩王传奇》精彩上演,戴彩绘傩面具的演员刚登场,台下便掌声雷动;国庆期间新增的“光影傩韵”烟花秀在古建筑群上空绽放时,游客们纷纷举起手机记录,在夜色中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在石台牯牛降景区,大型“行浸式”实景舞剧《天降仙缘》迎来首演,“首演就吸引了超过3000名游客”,牯牛降景区演艺项目负责人杜轩如是说。
以创新业态吸引游客,是我市文旅发展的关键抓手。近年来,我市以挖掘特色资源为基础、以满足游客多元需求为导向,持续探索文旅产业与其他领域的跨界结合路径,培育出一批兼具特色与市场竞争力的新业态。
在“康养+文旅”领域,我市打响“来池州睡个好觉”城市康养品牌,制定康养(睡眠)酒店、民宿服务规范,遴选10家睡眠酒店试点,推出12条“睡个好觉”主题线路。同时,建成文宗古村、石台瑞昶·硒源康养度假酒店等项目,引进温德姆、君澜度假等6个国际知名酒店品牌,滨江公园露营地、平天里风帆营地等网红打卡地深受游客青睐,2024年石台硒泉企业综合产值超1.48亿元,同比增长20.3%。
“体育+文旅”成为产业新增长极。我市依托山水资源,打造“要锻炼来池州”品牌,签约杏花村国际路亚基地总部项目,举办大黄山路亚LCC俱乐部巡回赛、青阳徒步大会等全国性赛事,芒果TV首档路亚综艺“一起路亚吧”成功落户。此外,九华山低空游览、牯牛降高空漂流等户外项目持续吸睛,池州马拉松已成为全国知名体育文旅IP。
“科技+文旅”则为产业注入“年轻基因”。该市利用数字技术推动溶洞景区迭代,大王洞数字光影溶洞、石台蓬莱仙洞光影演艺等产品接待量同比增长61.64%;打造瞬息魔方VR、“向阳飞”飞机主题公园等沉浸式体验项目,建成360极限飞球等科技文旅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宠物友好”业态更是成为我市文旅的“出圈亮点”。全市36家A级景区支持宠物入园,配备宠物休憩站、便袋箱取放点,九华山机场提供宠物承运业务,青阳县杨田镇萌宠经济产业园加速建设,九子岩景区宠物友好嘉年华成功入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乡村创意与可持续发展教席2025全球创新案例,为文旅创业开辟新赛道。
项目攻坚成效显著,发展根基不断筑牢
10月16日,石台牯牛降景区正式开启“闭园升级模式”。“此次闭园改造的核心,是进一步优化设施与服务、补齐短板,让游客未来的游览体验更顺畅。”石台牯牛降景区5A创建项目办负责人赵谦介绍,改造后将新增高空漂流项目,每小时可接待600人次游客,待相关部门验收后,预计11月底正式投用。
除核心项目外,景区配套服务同步升级,其中牯牛降商业街改造尤为值得期待。“这条街区将打造成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综合配套区。”赵谦表示,底商以快捷餐饮为主,满足旅游高峰期用餐需求,同时将打造“日咖夜酒”业态,让游客实现“白天看景、晚上逛街”,丰富夜游体验。
项目是文旅产业发展的“压舱石”。今年以来,我市聚焦环九华山、主城区、沿秋浦河、环升金湖四大片区,以项目谋划、调度、招引为抓手,推动文旅项目建设“加速跑”,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在项目谋划上,我市立足四大片区差异化发展,深度谋划创意休闲、数字文娱、诗画度假、田园康创等22个产业集群,储备九华画廊、平天湖水路空运动基地、石台康旅新城、升金湖湿地研学核等96个重点项目,形成“储备一批、推进一批、建成一批”的良性循环。
项目调度机制高效运转,确保建设进度“不打折”。我市遴选46个项目重点调度,23个在建项目预计完成投资14亿元,超时序进度5个百分点;23个新建项目已开工20个,开工率超86%。强劲的项目建设态势带动投资高速增长,1-9月文旅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25.6%,位列全省第一;省“双招双引”平台录入项目94个,计划总投资99亿元,项目个数、金额及相关增速均位居全省前6。
招商引资精准发力,头部企业纷纷落户。我市编制《文旅商业态产业链及头部企业图谱》和招商工作方案,主动对接完美世界、上海融谷资本、长航集团等头部文旅企业60家次,成功签约文旅项目60个、总投资83.94亿元,17家企业已注册本地公司,3家引育企业投资项目达到纳统标准,为产业发展引入强援。
与此同时,我市持续优化项目服务保障,全力支持企业壮大。印发帮扶方案,实现重点项目企业全覆盖走访,解决需求42项,协助牯牛降下山轨道等30个文旅项目用地495.95亩;积极对上争取资金,获得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资金3800万元,省旅发资金、长江文化公园资金等超800万元,3个项目获省级服务业贴息贷款资金77.5万元;发挥平台作用,市文旅康养集团与东至县合作推进升金湖保护开发,“游池州”智慧文旅综合服务平台营收达1.61亿元,为项目建设与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锚定目标再启新程,发展蓝图清晰绘就
在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我市虽取得显著成绩,但仍存在短板:生态资源禀赋利用不充分、文化内涵发掘深度不足、文旅产业体系缺乏整体设计、多业态融合发展不够深入、要素供给不足制约产业发展。
下一步,我市将重点打造四大文旅产业片区,主攻六大融合方向,推动产业再上新台阶。
打造四大片区:做优环九华山片区,加快狮子峰、天华峰等景区开发,争创东九华、五溪山色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做强主城区,推进老池口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整体招商运营杏花村、齐山—平天湖,发展夜间经济、会展经济;做精沿秋浦河片区,推动牯牛降5A级景区、仙寓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发展生态休闲、康养度假、亲子避暑等业态;做特环升金湖片区,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打造国家级生态旅游区、长三角研学旅游示范基地。
主攻六大融合方向:聚焦“康养+文旅”“科技+文旅”“体育+文旅”“会展+文旅”“农业+文旅”“消费+文旅”,推出更多定制化、高端化产品,持续打响“来池州睡个好觉”“要锻炼来池州”等品牌。
强化保障措施:坚持“项目为王”,动态更新文旅产业项目库,完善走访包保制度,解决项目土地、资金、人才难题;培强文旅企业,支持平台公司战略性并购,孵化科技创新型企业;优化发展环境,打造“快旅慢游”交通网络和“主客共享”公共服务空间,提升游客满意度。
“ 我市将围绕‘推动传统观光旅游向现代休闲度假康养升级、文旅产业向跨界融合的现代服务业延伸’目标,进一步深化全域旅游发展,强化文旅融合,发挥市场机制,全力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全市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将池州建设成为全国重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地、文旅融合样板地和长三角生态康养首选地。”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池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供稿)
杏花村全景。
九华山老田村夜游新场景。
鱼龙洞景区全面焕新升级。
傩仙镇打造以傩文化为主题的夜游场景。
牯牛降景区实景演艺《天降仙缘》国庆成功试演。
华龙洞研学深受学生群体喜爱。
配资论坛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